愈来愈多的儿童,青少年不愿学习,不愿上学,不愿上学到拒绝上学,家长再凶狠的责骂、教师再充足的道理、同学再热情的呼唤也不能打开这些孩子的心门,厌学已成为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那孩子们是怎么开始学习的呢?
一、孩子厌学原因
1.父母焦虑
进入小学,孩子成长的比拼正式拉开大幕,起跑线的高低之争让父母们不得不尽责尽力:
每晚盯着孩子的功课,对开小差、写错字、算错题这些行为立即纠错指正,布置额外的课外练习,严格控制孩子玩的时间,对各种课外辅导班格外热衷,和学习相关的道理经常灌输,孩子的成绩和表现俨然成为了父母情绪的晴雨表……父母们如此焦虑,那么孩子会觉得压力更大
2.孩子否定自己
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对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过渡关注的社会大背景下纷纷倒下。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过程痛苦而无趣,父母们的倾力安排让孩子们失去了对自己的掌控感(一个人长期无法获得掌控感容易变得悲观抑郁)。
孩子们感受到哪怕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成绩考得已经很好了,父母们却依然不满意,学习结果带来的总是挫败感和自责感,似乎只有100分、前3名才能让父母们喜笑颜开,孩子们越来越体会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
3.家庭缺失爱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相亲相爱,希望父母无条件地爱自己。在爱温暖流动的家庭中孩子可以安心地做自己、发展自己,而在爱无法流动的家庭中孩子充满着不安全感、不信任感和深深的恐惧感,试问一个长期心神不宁的孩子如何去好好学习?
一个孩子长期感受不到来自家庭最基本的快乐、满足和幸福,你要她/他如何去构想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又如何有动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孩子会被强大的无力感拉进心灵的深渊,最后也许一根稻草压下来,厌学拒学可能就成为了孩子的一种呐喊。
二、厌学危害
1.学习无目标
很多厌学的孩子处于无目标、目标模糊或者目标错误的状态中,目标的激励作用微乎其微,甚至是负激励状态。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学,不少学生都把学习和作业当成老师的问题、父母的问题,完全被动,学习动力严重欠缺。
2.学习习惯不好
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习惯非常重要。厌学的孩子,学习习惯都有问题。比如,作业拖拉,偷工减料;上课不注意听讲;随便打断其它同学发言;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等,造成知识链条断裂,学习跟不上,就会厌学。
三、如何应对孩子厌学
1.创造学习型家庭环境。“养鱼先养水”,父母自己以身作则,带头阅读,控制情绪,减少家庭矛盾。积极关注孩子的正面行为,通过奖赏鼓励强化孩子对求知、学习的兴趣。孩子既然发生了厌学问题,就不要老是揪住这个问题不放,而是在找到原因之后,积极发现孩子在学习问题上的“闪光点”“可爱点”“兴趣点”,给孩子减压,纾解他的压力。
2.改变家教方式。调整期望值。有些父母对孩子有过度的期待,忽视了孩子自身的愿望。如果父母在家教方式上已经失败,没有在孩子身上发挥积极作用,那就立即停止无效的“管教”,请专家诊断,变更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同时,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对那种对孩子压力很大的权威性家长,尤其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控制欲望,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总结: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们放下焦虑,让孩子感受到无论是好的表现还是不好的表现父母都是爱我的;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们都觉得自己是好的、是有能力、有潜力的、是值得被人爱的。